
2025年4月,随着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落槌,两个盘踞在宁波港域的非法出口烟花爆竹犯罪团伙被彻底铲除。主犯最高获刑四年七个月,25名涉案人员被依法惩处。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案件,揭开了非法烟花爆竹贸易的黑色产业链:犯罪分子在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采购烟花爆竹后,以贸易公司名义在宁波、金华义乌等地“换货装箱”,将200余吨危险爆炸品伪装成普通货物,妄图从宁波港蒙混出境。
一、雷霆行动:全链条打击犯罪网络
宁波市公安局港航分局在2023年10月接获海关线索后,展开了一场跨省追踪。调查发现,该犯罪网络覆盖采购、仓储、运输、装卸、出口全环节,成员遍布浙江、江西、湖南三省。历经多轮缜密侦查,警方于2024年5月和8月发起两轮收网行动:
- 抓获涉案人员40余人,其中25人被移送起诉
- 查扣6个集装箱,总计200余吨非法烟花爆竹
- 主犯均被判处实刑,从犯亦受法律严惩,实现“伸手必被捉”的震慑效果
二、高危“移动炸弹”:非法烟花的公共安全威胁
为何宁波对此类犯罪“零容忍”?答案藏在被查获的货物细节中:
- 包装简陋无防护:非法出口的烟花爆竹未按危险品规范包装
- 火药含量超标:爆炸威力远超普通烟花制品
- 全程“埋雷”隐患:从陆路运输到港口堆存,直至远洋航运,每个环节都可能因碰撞、高温或静电引发连锁爆炸
这些伪装成普通货物的集装箱,无异于在港口和城市腹地埋下移动炸弹。正如司法机关认定,其行为符合《刑法》第114条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” ,与放火、爆炸等行为同属重罪范畴。
三、协同治理:构建三维防控体系
面对屡禁不止的非法出口,宁波创新建立“司法+行政+行业”协同治理新模式:
- 前端防控:港航公安联合海关强化查验,运用大数据监测可疑物流
- 中端严打: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统一证据标准,实现案件快侦快诉快判
- 末端处置:通过典型案例宣导强化行业警示,如2025年4月召开口岸通报会,20余家物流货代企业签署自律协议
成效已然显现:2020年以来,仅镇海法院即审结非法出口烟花案22件,73人被定罪量刑,刑事打处总数超70人。
四、源头治理:斩断非法贸易的利益链
非法烟花屡禁不止的核心动因在于暴利驱动。正规危险品出口需经特定口岸(如上海港、广州港)的专业危化品码头,运输成本高昂;而通过伪报品名、夹藏混装等方式从普通港口走私,可获利数倍。
对此,宁波正从源头截流:
- 企业合规审查:要求货代、仓储企业签订合同时明确禁止危险品瞒报条款
- 行业黑名单制度:涉案企业将面临口岸联合惩戒
- 全民监督机制:开通举报渠道,鼓励物流从业者检举可疑货物
结语:港口安全的警示红线
当犯罪团伙将200吨烟花塞进普通集装箱时,他们交易的不仅是货物,更是整座城市的安全筹码。从柴某等人获刑四年七个月,到物流企业签署自律协议,宁波用最严厉的司法回应划清了公共安全的底线。正如查案警官所言:“这不是普通的走私——这是在港口埋雷。”
随着“三维治理”体系的深化,这场保卫战已从末端打击迈向源头防控。每一个合规审查的合同条款、每一次开箱查验的谨慎操作,都在加固抵御风险的堤坝。因为港口的安全,从来容不得侥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