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严查背景与近期案例
- 政策升级:2025年4月,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对钐、钆、铽、镝、镥、钪、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要求企业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并明确最终用途。
- 专项行动成果:2025年前四个月,海关查获稀土等战略矿产走私案值达80亿元,同比增长超300%,并启用区块链溯源、智能监控等技术强化全链条打击。
- 盐田港典型案例:近期查获1.6吨申报为“铅锑”(HS:7801910000)的核武材料锑,涉事货代及报关行已被控制,OOCL MALAYSIA 064E航次200余条货柜全面开柜查验。
二、海关严查重点及风险提示
(一)高风险品类清单
- 稀土及稀有金属:
- 包括钆、钇、镝、铼、锂、锑、镓、钨等(完整清单见文末)。
- 加工品:金属锭、模具、原材料等,尤其关注“零税率”钢铝制品。
- 磁性与合金产品:
- 钕铁硼磁铁、含稀土元素的合金(如锡铋合金)等,送检率100%。
- 案例:南宁海关曾查获伪报为“焊锡膏”的55.3%铋含量货物,因无许可证不予放行。
- 两用物项与危险品:
- 锂电池中含亚硫酰氯、氯化亚砜等成分,无人机整机及配件,石墨、高纯金属靶材等。
- 敏感关键词产品:
- 品名含“泵、激光、风机、遥控、3D打印”等字眼,或含不锈钢、钛合金等成分的货物。
(二)查验与处罚标准
- 送检流程:若材质存疑(如无法辨识的合金),海关将直接送实验室检测,时效不可控[^用户提供]。
- 法律责任:
- 瞒报稀土类货物最高罚款300万元,涉及军事用途可追究刑事责任。
- 违规企业列入“黑名单”,面临出口禁令及刑事立案(走私价值超50万元可判3年以上)。
三、合规操作建议
- 提前申请许可:涉及管制物项需向商务部提交技术参数、最终用户证明等,审批周期15-30天。
- 准确申报与标注:
- 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管制编码(如钐钴合金为1C902.a.2.a),避免编码错误触发审查。
- 提供MSDS、成分报告等文件,确保与申报一致。
- 供应链审核:
- 核实供应商资质,避免采购非法开采或走私原料(如离子吸附型稀土)。
- 使用海关“稀土出口溯源平台”追踪全流程数据。
- 风险规避:
- 避免混装敏感货物,分票申报高价值或高风险品类。
- 关注动态清单:2025年新增磷钇矿、铥镱矿等12类管制物项。
四、港口最新通知
- 即日起执行:所有涉及稀土、稀有金属、石墨、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货物,查验率提升至100%,送检后放行时间无限期延长[^用户提供]。
- 重点打击对象:
- 伪报为“焊锡膏”“陶瓷原料”的稀土制品。
- 通过离岸公司、数字货币洗钱的走私网络。
附:海关严查稀有金属全名单
钆、钇、铈、钕、铒、镱、铂、钋、镭、锕、钍、铀、钚、锔、锎、锿、锂、铼、铟、锗、钛、锆、铪、钽、钨、钼、碲、镓、铋、钐、铽、镝、镥、钪、铍、铌、镍、锰等。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、商务部公告及专项行动通报。
请企业严格遵守法规,避免因小失大!如需进一步政策解读,可联系海关或专业合规顾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