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象牙“玩具”现形记:温州海关查获1.2公斤濒危物种制品
2025年6月,温州海关在寄递渠道拦截一票申报为“玩具娃娃”的包裹,开箱后惊现雕刻精美的淡黄色浮雕璧画。经鉴定,1.2公斤的非洲象象牙制品凭借特有的“利兹纹”暴露真身。无独有偶,3月该关还从“巧克力”包裹中查获181克黑犀角制品。黑犀与非洲象均属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公约》附录Ⅰ物种,其贸易被严令禁止。目前涉案物品已移交专业机构处置,相关责任人面临刑事责任追究。
⚡ 走私手法与新型风险:五大典型案件深度解析
- “化工品伪报”——两用物项许可证陷阱
某企业申报出口“硼添加剂”,经检测盐酸含量达30%,远超10%的许可临界值。根据商务部公告,含盐酸超10%的混合物需申领《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》。企业因无法提供许可证被行政处罚,若涉及军用敏感物项,更可能触犯《出口管制法》面临刑事指控。 - “夹藏危化品”——588罐粘剂暗藏货车底盘
昆明海关在滇滩通道截获货车车厢底部PVC管掩盖的588罐易燃粘合剂(含PVC-U给水管胶粘剂、聚氯乙烯粘合剂)。此类列入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的货物须凭《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鉴定结果单》申报,夹藏行为直接构成逃避监管犯罪。 - “稀土快件化整为零”——战略资源走私链条
长沙YK公司将氧化铈(稀土)、二氧化钍(放射性物)、铂(贵金属)等拆分伪报为低值C类快件(单票限值5000元),3年走私800余票、案值600万元。该案牵出全国专项行动,刑事立案7起,涉案5000万元,主犯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罪被诉,最高可判10年。 - “涉危不报”——2873个灭火器的致命隐患
连云港海关查获未贴危险标签的压缩氮气灭火器2873个,企业无法提供危包证、SDS文件。此类2.2类危险货物在运输中遇高温碰撞可能爆炸,海关依法作退运处理,企业面临货物价值30%罚款。 - “医疗物资伪报”——口罩背后的检验逃逸
深圳某公司申报“手机玻璃片”,实为医用口罩1.19万个、隔离服6680件;扬州企业将医用口罩伪报为“非医用”。此类逃避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法定检验行为,轻则罚款、重则吊销出口资质并纳入失信名单。
⚖️ 法律重拳:企业违法成本清单
违法行为 | 处罚依据 | 法律后果 |
---|---|---|
未取得许可出口管制物项 | 《出口管制法》第34条 | 没收违法所得+货值5-10倍罚款(货值>50万)或50-500万罚款;吊销出口资格 |
夹藏危险品 | 《海关行政处罚条例》第18条 | 处货物价值30%以下罚款;涉刑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追责(最高死刑) |
逃避商检 | 《刑法》第230条 | 3年以下有期徒刑/拘役;企业信用降级、100%查验、丧失税收优惠 |
提供违规物流服务 | 《出口管制法》第36条 | 代理/货代企业承担连带责任:没收所得+服务费3-5倍罚款(>10万) |
🛡️ 合规指南:守住出口生命线的三大要诀
- 成分核验前置
化工品、混合物需检测成分含量,对照《两用物项目录》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,超限值立即申请许可证。 - 包装认证零容错
危险品须取得《危包证》,黏贴UN标识与安全标签,包装密度误差需<±5%(荆州海关查获6.4吨危化品因包装密度超标被退运)。 - 供应链穿透审计
警惕“低值快件”“样品赠品”等异常申报,对合作货代实施合规审查(长沙案中12名嫌疑人含物流服务商)。
温州海关警示:“国门安全关乎生态、经济与消费者权益三重防线。企业需将合规视为生命线——一次侥幸伪报可能终结整个外贸资质。”
海关科技监管已实现“数据穿透”:从货车轨迹AI预警到危化品密度激光检测,每一票货物都在智慧天网下无处遁形。当象牙被伪装成玩具、稀土化身快递小包、硼添加剂暗藏军事风险,国门卫士的每一次开箱查验,都在加固抵御风险的堤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