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🔍 案件始末:从异常轨迹到精准截查
2025年3月26日,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在进境客车通道巡查时,发现一辆香港单牌车行驶轨迹异常,存在刻意规避检查的嫌疑。海关立即启动布控程序,对该车实施拦截搜查。结果在驾驶员背包及车内隐蔽位置,查获疑似枪支8把、枪支配件22件及专用包装物一批。5月7日,经专业机构鉴定,确认其中6把为压缩气体动力枪支,属于我国明令禁止进出境的物品。
⚖️ 法律定性:高压打击武器走私
此次查获的气动力枪支虽非火药驱动,但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》及海关监管规定,任何以压缩气体为动力、具备致伤力的枪械均被列为武器管制范畴,严禁私自携带或走私出入境。拱北海关在通报中强调,此类行为已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,当事人将面临刑事追责。目前案件已移交司法机关进一步侦办,涉案人员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🔧 走私手法:隐蔽包装与交通工具滥用
- 伪装闯关:犯罪分子将枪支拆解为配件,混入日常用品包装袋,藏匿于背包、车厢夹层等隐蔽位置,试图利用客车通道“人货混装”蒙混过关。
- 工具选择:香港单牌车因两地通行便利常被走私团伙利用,此次涉案车辆刻意选择非高峰时段通行,通过频繁变道干扰海关监控,暴露作案预谋。
🛡️ 海关反制:科技赋能与联动布控
港珠澳大桥海关依托三维防控体系破解走私难题:
- 智能识别系统:通过AI分析车辆行驶轨迹、载重数据等,自动标记异常目标(此次案件即因系统报警触发布控)。
- 关警协同机制:海关与公安实时共享情报,对重点车辆实施“拦截-搜查-鉴定”无缝衔接,压缩犯罪反应时间。
- 普法震慑行动:案件通报后,海关同步发布警示案例,明确“仿真武器、弹药、爆炸物均属禁运品”,强化公众法律认知。
💥 社会风险:走私枪支的潜在威胁
压缩气体动力枪支虽常被误认为“玩具”,但其动能足以击穿钢板,若流入社会可能引发恶性事件。例如:
- 改装升级:走私配件可组装高威力枪械,增加犯罪隐蔽性;
- 二次流通:非法枪支多流向暴力团伙或地下黑市,助长有组织犯罪。
🌐 治理升级:跨境协作堵截源头
针对粤港澳跨境走私链条,海关总署已启动三项对策:
✅ 口岸联检强化:在珠海、深圳等关键节点增设辐射探测设备,提升车载暗格检出率;
✅ 港澳情报互通:与香港警方建立嫌疑人背景共享机制,重点监控有武器犯罪前科人员;
✅ 企业责任捆绑:要求跨境运输公司签署安全承诺书,违规将吊销通行牌照。
💎 结语:国门安全的“毫米防线”
从一把藏在背包里的气枪,到六件被法律定性的武器,此案折射出国门安检的精准与严峻。走私者处心积虑的伪装,终未逃过海关“数据雷达+执法经验”织就的天网。正如查案关员所述:“轨迹异常的背后,是犯罪意图的必然暴露。” 当科技戍边成为常态,每一条车道、每一次扫描,都在为公共安全增添不可逾越的砝码。